智鼎
发布于 2025-05-07 / 1 阅读
0

35岁后,成了公司最尴尬的“夹心饼干” ——中年管理者的认知觉醒

凌晨1:30,张伟第7次划亮手机。

屏幕蓝光照着他布满血丝的眼:工作群里跳动着下属的推诿截图,家庭群里躺着妻子“孩子发烧你管不管”的质问。这位42岁的部门总经理瘫在座椅上,突然意识到:自己正活成职场食物链里最尴尬的“夹心饼干”。

这不是个例。

当“35岁危机”遇上“管理岗瓶颈”,中国超过68%的中层管理者陷入“能力通胀陷阱”。他们像永动机般处理报表、平息纠纷、安抚客户,但在无人的深夜,会反复自问同一个问题:“我究竟在为什么拼命?”


去年秋天,张伟参加公司组织的《管理者自我认知与进化》课程。

他最开始嗤之以鼻:“鸡汤课能救KPI?”

直到课堂上的“照镜子”环节,让他彻底改观。

第一面镜子:角色错位

通过“角色定位”模块对比,他发现自己70%精力耗在“救火”,却把关键的“战略规划”外包给惯性思维。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对比之下,自己不过是个“人形灭火器”。

第二面镜子:情绪认知缺失

当他用课程中的“情绪认知”自检时,惊觉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严重不足:每当团队遇到问题,他总是急于干预,甚至用父亲训斥儿子的语气批评下属。

这种行为不仅源于童年记忆中“严父”的复刻,也暴露了他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忽视。

第三面镜子:进化停滞

在课程的“制定IDP,突破短板”模块,他发现自己在制定部门规划时常常依赖惯性思维,缺乏战略性思考。

讲师点破:“你的问题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变’。”这句话剖开了他内心里自封的“全能管理者”伪装。

三个月后,张伟做成了三件事:

1

将20万元以下预算决策、常规项目立项权限下放至主管层,仅保留重大风险项审批;腾出时间用于建立跨部门技术联席会,让产品能即时灵活适应一线客户需求。

2

在晨会增加“情绪圆桌会”环节:会议前10分钟,按 “事实-感受-需求” 三步法发言【例:“上周A项目延迟3天(事实),我很焦虑(感受),需要研发提前同步风险(需求)”】;禁止使用 “你总是” “你应该” 等评判性语言。

3

每周五设为“AI实践日”,带领团队进行闭门研讨会,推演AI技术冲击下的应对策略。

结果部门季度业绩逆势增长17%。更让他触动的,是女儿在作文里写道:“爸爸现在会和我一起搭乐高,而不是总说‘你这样不对’。”

像张伟的这场自我革命,其实早有先例。

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驿的雨夜悟出“心即理”,提出“知行合一”。这与课程中的“心智模式认知”深度契合:管理者若不能破除“应该思维”(如“下属应该自觉加班”),就永远困在情绪内耗中。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写道:“管理者的终极任务是管理自己。”——真正的领导力始于向内看,这也是课程将“自我认知”作为领导力发展基石的原因。

管理者个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他团队的天花板。

管理者唯有持续进化,才能带领团队穿越周期。

或许你也在经历:

  • 带着团队冲业绩却像推石头上山

  • 想复制成功经验却发现套路失灵

  • 明明在解决问题却制造更多问题

《管理者自我认知与进化》课程,不是给你答案,而是给你一套“认知操作系统”

一、领导力发展四部曲

1、角色定位

2、卓越画像

3、自我认知

4、自我发展

二、自我认知的三种方法

1、自我反省

2、他人反馈

3、心理测评

三、自我认知的五个方面

1、行为风格

2、情绪

3、胜任力

4、心智模式

5、价值观

四、心智模式的类型

1、面对失败

2、面对质疑

3、面对风险

4、面对他人

5、面对机遇

讲师介绍:

柯学民先生,北京智鼎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曾任职联想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才测评和人才管理专家,该课程曾在农业银行总行、君联资本、中国银行等机构举办的管理培训班上获得好评。

学员评价

这个性格分析很有启发,有助于调整小团队成员的构成,打开了新思路。

今天很有启发,我自己对心理学也感兴趣,感觉今天很多内容解释了我的一些管理困扰。

老师好,我是第二次听您的课了,每次都很受启发。

彩蛋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截图发送客服

即可免费领取 价值99元

管理者的心智突破”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