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鼎
发布于 2025-05-07 / 2 阅读
0

裁员不是终点:如何让组织优化成为企业向上的拐点?

组织优化,这个本意为提升效率的中性词,如今却成了职场人最怕的“黑话”。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个词的背后,多数伴随着裁员、岗位调整等敏感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损害员工士气,还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组织优化的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在组织优化中平衡效率与人性。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组织优化的本质是通过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用对人的尊重,换企业的重生​​。

如果企业在优化过程中忽视了对人的关注,可能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团队士气低落,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和品牌危机。

来看一个案例:

2025年初,奔驰中国宣布了一项涉及15%员工的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销售和汽车金融部门。尽管裁员比例较高,但奔驰中国采取了极具人性化的补偿措施,包括N+9的赔偿方案,并为未来两个月未找到新工作的员工额外提供工资支持,总计最高可达N+11。这种高标准的补偿方案不仅缓解了员工的心理压力,还展现了企业在优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关怀态度。

如果奔驰在裁员过程中只关注成本削减,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尊重与补偿,这场大规模优化很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即使在优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依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以什么人为本?

知道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组织优化中,企业应该“靠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留下谁”

为了更科学地决定“留下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明确优化目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削减成本、提升效率,还是为了战略转型?

第二,评估员工贡献。结合当前业务需求,评估每位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

第三,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角色定位,制定差异化的保留和优化策略。

第四,动态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保留名单。

比如,

1、战略驱动型人才

特点:负责制定和推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是实现愿景的核心驱动力。

必须优先保留。这类人通常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如果失去这类人才,企业可能在战略层面陷入停滞或落后。例如,顶尖研发人员的流失可能导致创新产品的推迟甚至失败。

2、执行保障型人才

特点:专注于具体任务落地和日常运营,确保企业高效运转。

这类人对企业的重要性取决于优化的具体目标。如果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转型或缩减某些业务线,部分执行保障型员工可能会被优化。但在核心业务领域,他们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3、潜力储备型员工

特点:当前能力尚待开发,但未来可能成为重要资源。

潜力储备型员工虽然具有成长空间,但如果企业短期内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或业务调整,可能会选择暂时优化这部分人群。从长远来看,这类人是企业的未来资产,尤其在经济复苏期或扩张期,他们的价值将凸显。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如何对待离开的人”

1、充分尊重​​

  • 要做好提前沟通,避免突然通知,让员工有心理准备。

  • 沟通时明确原因​​,不是“你不行”,而是“岗位调整”或“战略变化”。

  • 不公开羞辱,不强制收电脑、注销账号等粗暴操作。

  • 建立缓冲机制,让员工先尝试转岗,而非直接裁员。

​​2、合理补偿

​​

  • 法定赔偿(N+1)是底线​​,但优秀企业会提供额外支持(如奔驰的N+9);

  • 提供职业过渡援助,如推荐新工作、延长社保等。

​​3、建立长期关系

  • 有专人与离职员工保持联系​​,未来可能成为客户、供应商甚至回流人才。

消除焦虑,激活留存团队

研究显示,裁员后留任员工普遍存在​​生产力下降20%~40%​​,​​高绩效员工离职风险翻倍​​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团队、激发士气,并确保他们愿意且能够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以下3个陷阱是企业常犯的错误,需要避免。

第一,过度增加工作负担。

裁员后,部分员工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甚至超出合理范围。很多企业是简单合并离职员工工作,留任者被迫“一人多岗”,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对企业的不满情绪积累;关键人才可能选择离职。

如何避免呢?

  • 重新评估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考核标准;

  • 必要时引入临时支持(如外包或兼职人员)。

第二,不解释、不沟通,忽视员工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是有些企业回避裁员原因,对团队未来方向闭口不谈,留任员工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或内疚。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将会导致士气低落和工作效率下降。

如何避免呢?

l  召开全员会议或部门会议,清晰传达优化的背景和目标;

l  定期更新公司动态,保持信息透明;

l  主动与员工沟通,倾听他们的担忧。

第三,激励错配,用无效的精神激励替代员工需要的实际支持。

裁员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财务压力,会让管理者误以为“留下即是奖励”,忽视了员工对实际支持(如奖金、股权、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这会让员工感受到被忽视或剥削,进一步削弱士气;关键人才可能选择离职,寻求更有吸引力的机会;长期来看,企业文化和雇主品牌形象受损。

如何避免呢?

l  即使资源有限,也可以通过小额奖金、额外假期等方式表达对留任员工的认可;

  • 如果必须使用“未来承诺”,确保这些承诺是明确且可实现的;

  • 筛选3-6个月内可完成的业务突破点, 每周同步进度,强化“努力-回报”的可视化闭环。

结语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真正尊重并赋能员工,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切勿忘记初心——以人为本,才是企业持续进化的根本所在。

企业持续进化,离不开管理者梯队的进化。如果你希望:

·    帮助管理者打破成长瓶颈,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    提升团队整体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打造一支具备战略眼光和实战能力的管理梯队

那么,《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进化》课程将是你的最佳选择!

课程大纲

一、领导力发展四部曲

1、角色定位

2、卓越画像

3、自我认知

4、自我发展

二、自我认知的三种方法

1、自我反省

2、他人反馈

3、心理测评

三、自我认知的五个方面

1、行为风格

2、情绪

3、胜任力

4、心智模式

5、价值观

四、心智模式的类型

1、面对失败

2、面对质疑

3、面对风险

4、面对他人

5、面对机遇

课程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