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优化,这个本意为提升效率的中性词,如今却成了职场人最怕的“黑话”。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个词的背后,多数伴随着裁员、岗位调整等敏感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损害员工士气,还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组织优化的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在组织优化中平衡效率与人性。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组织优化的本质是通过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用对人的尊重,换企业的重生。
如果企业在优化过程中忽视了对人的关注,可能会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团队士气低落,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和品牌危机。
来看一个案例:
2025年初,奔驰中国宣布了一项涉及15%员工的裁员计划,主要集中在销售和汽车金融部门。尽管裁员比例较高,但奔驰中国采取了极具人性化的补偿措施,包括N+9的赔偿方案,并为未来两个月未找到新工作的员工额外提供工资支持,总计最高可达N+11。这种高标准的补偿方案不仅缓解了员工的心理压力,还展现了企业在优化过程中的责任感和关怀态度。
如果奔驰在裁员过程中只关注成本削减,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尊重与补偿,这场大规模优化很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即使在优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依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以什么人为本?
知道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组织优化中,企业应该“靠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留下谁”。
为了更科学地决定“留下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明确优化目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削减成本、提升效率,还是为了战略转型?
第二,评估员工贡献。结合当前业务需求,评估每位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
第三,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角色定位,制定差异化的保留和优化策略。
第四,动态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保留名单。
比如,
1、战略驱动型人才
特点:负责制定和推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是实现愿景的核心驱动力。
必须优先保留。这类人通常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如果失去这类人才,企业可能在战略层面陷入停滞或落后。例如,顶尖研发人员的流失可能导致创新产品的推迟甚至失败。
2、执行保障型人才
特点:专注于具体任务落地和日常运营,确保企业高效运转。
这类人对企业的重要性取决于优化的具体目标。如果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转型或缩减某些业务线,部分执行保障型员工可能会被优化。但在核心业务领域,他们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3、潜力储备型员工
特点:当前能力尚待开发,但未来可能成为重要资源。
潜力储备型员工虽然具有成长空间,但如果企业短期内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或业务调整,可能会选择暂时优化这部分人群。从长远来看,这类人是企业的未来资产,尤其在经济复苏期或扩张期,他们的价值将凸显。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如何对待离开的人”。
1、充分尊重
要做好提前沟通,避免突然通知,让员工有心理准备。
沟通时明确原因,不是“你不行”,而是“岗位调整”或“战略变化”。
不公开羞辱,不强制收电脑、注销账号等粗暴操作。
建立缓冲机制,让员工先尝试转岗,而非直接裁员。
2、合理补偿
法定赔偿(N+1)是底线,但优秀企业会提供额外支持(如奔驰的N+9);
提供职业过渡援助,如推荐新工作、延长社保等。
3、建立长期关系
有专人与离职员工保持联系,未来可能成为客户、供应商甚至回流人才。
消除焦虑,激活留存团队
研究显示,裁员后留任员工普遍存在生产力下降20%~40%,高绩效员工离职风险翻倍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团队、激发士气,并确保他们愿意且能够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
以下3个陷阱是企业常犯的错误,需要避免。
第一,过度增加工作负担。
裁员后,部分员工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甚至超出合理范围。很多企业是简单合并离职员工工作,留任者被迫“一人多岗”,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对企业的不满情绪积累;关键人才可能选择离职。
如何避免呢?
重新评估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考核标准;
必要时引入临时支持(如外包或兼职人员)。
第二,不解释、不沟通,忽视员工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是有些企业回避裁员原因,对团队未来方向闭口不谈,留任员工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或内疚。如果企业没有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将会导致士气低落和工作效率下降。
如何避免呢?
l 召开全员会议或部门会议,清晰传达优化的背景和目标;
l 定期更新公司动态,保持信息透明;
l 主动与员工沟通,倾听他们的担忧。
第三,激励错配,用无效的精神激励替代员工需要的实际支持。
裁员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财务压力,会让管理者误以为“留下即是奖励”,忽视了员工对实际支持(如奖金、股权、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这会让员工感受到被忽视或剥削,进一步削弱士气;关键人才可能选择离职,寻求更有吸引力的机会;长期来看,企业文化和雇主品牌形象受损。
如何避免呢?
l 即使资源有限,也可以通过小额奖金、额外假期等方式表达对留任员工的认可;
如果必须使用“未来承诺”,确保这些承诺是明确且可实现的;
筛选3-6个月内可完成的业务突破点, 每周同步进度,强化“努力-回报”的可视化闭环。
结语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真正尊重并赋能员工,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切勿忘记初心——以人为本,才是企业持续进化的根本所在。
企业持续进化,离不开管理者梯队的进化。如果你希望:
· 帮助管理者打破成长瓶颈,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 提升团队整体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打造一支具备战略眼光和实战能力的管理梯队
那么,《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进化》课程将是你的最佳选择!
课程大纲
一、领导力发展四部曲
1、角色定位
2、卓越画像
3、自我认知
4、自我发展
二、自我认知的三种方法
1、自我反省
2、他人反馈
3、心理测评
三、自我认知的五个方面
1、行为风格
2、情绪
3、胜任力
4、心智模式
5、价值观
四、心智模式的类型
1、面对失败
2、面对质疑
3、面对风险
4、面对他人
5、面对机遇
课程讲师